<th id="1dmsg"><option id="1dmsg"></option></th>
    <pre id="1dmsg"><em id="1dmsg"></em></pre>

  1. <th id="1dmsg"><option id="1dmsg"></option></th>

  2. <th id="1dmsg"><option id="1dmsg"></option></th>
    <th id="1dmsg"><sup id="1dmsg"></sup></th>

      <th id="1dmsg"></th>
      <big id="1dmsg"></big>
    1. <th id="1dmsg"><video id="1dmsg"></video></th>

    2. <big id="1dmsg"></big>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專題回顧 > 江蘇省國土資源廳機關調研成果專題
          江蘇省礦產資源資產空間數據管理實踐與啟迪
          發布時間:2004-04-07 00:04  來源:  [ ]

              建立社會可持續發展下的最優經濟增長的關鍵是全民樹立正確的經濟和資源的價值觀。借助地理信息系統和現代信息技術, 引導人們充分合理開發和保護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對人類有限的國土資源,準確而有效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使國土資源真正服務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達到持續的高效用和高效益。

              一、礦產資源資產的內涵

              礦產資源資產是各種礦產,經不同時期區域性集成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綜合勘察被認識或發現之后,對特定的成礦地域開展不同階段、相應工作內容和技術標準的地質勘查或簡測評價其礦產的工業價值、品質用途、水文與工程地質條件、資源儲量及礦床規模,選取不影響環境又能極大利用礦產的開采工藝,選用現代科學技術提取、冶煉、生產銷售能作為生產、生活資料進入社會生產過程、能以貨幣計量且可獲益的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資產的特點是天然有限(不可再生)性;多質、多態、多途、有用可取性;資源儲量大、計量復雜、資產變現能力弱、經營有一定風險性。

              礦產資源廣義的資產表示收益與財富之意,西方財會概念的資產定義為“資產是可能的未來經濟利益,它是特定個體從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國內對資產定義為:資產是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財產、債權和其他權利。由這些定義可見,資產的可獲益性、可控制性、可計量性與發生性常常是判斷資產的一些基本特征。

              礦產資源資產的三個重要特征。其一,礦產(品)蘊含著可能的未來利益,這是資產的本質。礦山企業出售的礦產(品),表現為礦產精深加工或與其他資產結合使用;換取其他資產;用于償還負債;分配給企業所有者。其二,為某一特定個體或礦山所控制。每一項資產總是特定個體或礦山的資產。某一個體或礦山擁有資源儲量資產,它對未來經濟利益的控制,必須達到能享有其利益、加以排斥或加以管轄。其三,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已經發生,即只有占用國家礦產資源儲量,取得未來經濟利益的現實能力才構成資產。而它們之成為特定個體或礦山的資產,將影響著個體、礦山的交易、其他事項或情況的結果。例如,原油只有當某一個體或礦山要開采的情況之下,或從原所有者購得了開采權以后,才成為特定個體或礦山的資產。

              礦產資源資產構成的“六要素”。即為處于靜態的存置空間―存要素,能用現代技術完全取得―取要素,能為單體或群體所擁有或控制―權要素,處于使用狀態―用要素,能用貨幣計量―價值要素,能為單體或群體帶來經濟效益―收益要素。

              二、江蘇省礦產資源資源性資產

              江蘇的土地面積10.26平方公里,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約占面積約10%的低山丘陵地區。全省共發現了133種礦產,已探明資源儲量的有65種。可劃分為能源、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重稀有金屬、分散元素、化工、建材、冶金輔助原料、水氣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等十大類。我省保有儲量名列全國前5位的礦產有28種。其中凹凸棒石、方解石、二氧化碳氣等6種礦產居全國第一位。

              江蘇省礦產資源性資產通常泛指可提供礦產勘查與開采的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合作投資、股票融資、礦業權評估等的地質礦產信息資料。其一,有重要價值的鉆探巖芯;其二,區域地質(含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質科技(含原本)檔案;其三,礦產地及周圍區域的勘探程度、礦產資源賦存狀況和特征、主礦產和共伴生礦產的資源或儲量級別、數量和質量的成果地質報告和綜合圖件以及礦山開發技術經濟資料等。

              全省列入國家統計的有形(實物)資源性資產的能源和固體礦產78(亞)種; 476個礦區,保有資源儲量潛在總值為8183.44億元(未含礦泉水),其中列前十位的礦產有煤炭、鹽礦、芒硝、石膏、水泥用灰巖、鐵礦、飾面大理巖、熔劑用灰巖、制堿用灰巖、石油。這十種礦產合計潛在總值占全部礦產潛在總值的91.28%。

              列入各市國土資源部門登記統計(除磚瓦粘土), 正在開采礦山占用資源儲量的企業1100多家,占用資源儲量潛在總值約660億元。

              三、建立區域性礦產資源資產空間數據管理的實踐意義

              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礦業權市場,2001年初省國土資源部門探索設計并利用省資料館,藏自五十年代國家固體礦產資源勘查成果與儲量統計庫中各礦區的地形地質圖和礦體儲量計算水平投影圖,結合礦區縱剖面圖,將礦層或各礦體采用4-9個平面坐標拐點與地理經緯度可互換空間數據,手工采集、清查、匯總、整理全省勘查獲得暴露或隱藏一定深度、賦存空間的礦產資源資產以圖形方式,準確展示在平面上。提供區域多種條件組合形式的礦產資源資產統計和原始數據的快速再現。2003年上半年,全面擴充完成我省石油、天然氣、礦泉水資源儲量空間數據庫建設。全省已建655個礦產地空間數據。通過國土資源部礦業權軟件系統運行半年多的實踐,日益顯示其在地礦行政管理中重要作用。

              1、實現礦產資源資產空間數據管理,體現了地質資料二次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地質資料是國家花費上千億資金和大量人力物力而形成的無形資產。通過設計確定地下礦體或礦層形態簡化處理等技術參數和數據采集原則,在查閱紙質成果報告,對礦產資源資產以空間圖形表示,實現數據管理,簡明快捷。改變了資料重匯交、重保管輕利用、重收藏輕開發的傳統管理方式,向社會提供優質便捷地質資料信息服務。

              2、實現礦產資源資產空間數據管理,一方面體現了區域成礦地質構造與地質條件,區域地球物理與地球化學背景、多學科綜合研究成果。尤其反映以往區域地質、礦產勘查、科學研究等工作程度和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對現存的中央財政和各級政府或部分企業,多渠道融入的地勘投入資金,避免勘查區塊登記與低水平重復施工,嚴格地進行了監督管理,可節約資金和時間,提高地質勘查工作效率。同時,可為吸納社會資金投入礦業,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資金,促進礦業對外開放提供報務。

              3、實現礦產資源資產空間數據管理,不僅對全省90%以上第四系復蓋,經濟高速發展,人類生產活動頻繁。尤其,準備建設的社會基礎設施如鐵路、公路、工廠、水庫、輸油管道、輸電線路和各種大型建筑物或者建筑群等工程。省、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可提供擬建工程所在地區的礦產資源分布和開采情況,并向建設單位提供建設項目范圍內資源分布情況和礦業權設立情況等服務,避免因礦山采空或冒落區誘發地質災害,而使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蒙受更大損失。

              4、實現礦產資源資產空間數據管理,是實行最嚴格的礦產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制度的重要基石。其一,勘查地質成果(礦層或礦體)空間數據范圍一般小于探查礦區面積而又大于采礦權人審請辦理采礦范圍或某一深度礦體,對礦區占用儲量分割與探采差別、后備接替資源、中長期規劃開采設計、礦產綜合利用水平等均起到指導和監督管理。

              5、通過建立統一規范的礦產資源儲量空間數據管理,利用計算機檢索和輸出各礦產地的資源儲量范圍及有關信息,實現與探礦權采礦權相關的地礦行政管理數據庫系統的互聯互通,為建立廉潔、高效會審制度奠實基礎,為部、省、市、區(縣)四級礦政管理和社會化信息服務提供有效的技術手段。

              四、建立全省多層次、多功能、多用途的國土資源數據管理系統的建議

              1、根據國土資源特征與服務方向規劃設計基礎性數字化綜合圖件。

              全省國土資源中礦產資源基礎圖件,省級應以1:350000-1:500000或1:250000地理地形底圖,編制礦產資源規劃、勘查研究程度與指導計劃、資源儲量空間投影、開發利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地質災害、地質生態環境保護系列綜合性電子圖件;市級應以1:10000或1:50000-100000現時性好的地理地形底圖,在重要的成礦區帶則以1:10000為地理地形底圖編制市級礦產資源規劃、建筑用(砂、石、磚瓦粘土)礦產分布與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與生態環境監測、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冶理等綜合性電子圖件。只有建立與國際慣例、國家技術規范基本相一致的圖件其主要內容與層次、網紋色標、圖式圖例等,逐步用電子文檔存儲與日常維護則可為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向社會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

              要認真適應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加強完善和維護全省土地資源1:10000比例尺地形圖10.7萬平方公里資料數據的綜合利用。根據土地資源調查成果,建立1:250000省級土地利用現狀、1:100000地市級土地利用規劃、1:10000-1:50000縣級土地利用等基礎性數據。日常工作以1:10000比例尺地形電子底圖作為基礎,將各級各單位的土地面積總量、各種地類面積、權屬狀況、分布與利用、土地變更調查等,實時更新維護,為制定全省經濟建設和有關政策,進行農業區劃、規劃、因地制宜地指導農業生產,全面管理好土地資源等各項工作服務。

              2、建立全省國土資源利用數據管理宏觀監測體系。

              全省國土資源利用數據管理宏觀監測是基于基礎性數字化綜合圖件,借助遙感動態監測技術相結合,定期實時監督與及時修正圖件要素是實現宏觀指導與監控的有效手段。

              礦產資源在基礎性數字化綜合圖件中,主要數據管理與數字化圖件是省級新增儲量與市級檢測拍賣資源量的礦區空間數據;各市露采礦山、地下開采冒落區、地下水開采與地面沉降及地質災害預警區;沿海沿江工程地質與開發規劃分區等。

              土地資源在基礎性數字化綜合圖件中,主要對全省土地利用變化的類型、位置和數量等數據;耕地總量(具確切地理座標)的動態平衡數據;農業用地內部結構調整、基本農田保護區、后備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數據的綜合管理。采用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相結合,定量、定位、可視化的信息處理手段,對不同時期土地利用圖的疊加和動態分析研究。全省應根據基礎性數字化綜合圖件,定期或不定期約2-3年,實施土地資源調查和變更調查并及時修編更新土地利用現狀圖。現在重點加強各市城市擴展的速度及方向、趨勢、各類工業園區占用耕地、用地利用等遙感動態監測,力求基礎數字化圖件與多時相資源衛星數據相一致。一方面,要避免為便于地籍測繪追求城區過大比例尺與區縣測繪比例尺選取和實際操作的不相適應,另一方面土地權屬調查相繼詳盡反映新情況和變化動態,滿足分析研究之需要。

              3、加強基層行政管理人員基礎業務建設是國土空間數據存儲與管理的關鍵。

              目前,國土資源部門承擔著繁重的政府行政管理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工作。現基層的現狀是礦產和土地資源管理逐步微機化,區縣業務干部奇缺,有的下發軟件難以運行,直接影響各類數據庫維護。引人深思的是各級國土資源管理的人員組成、知識結構、業務水平、政策水準、創新理念等將直接關系到全省國土資源事業成功與興旺與否?基礎業務建設是依法行政管理、制定科學行政程序、提高執法和辦事工作效率之必然。基礎業務建設是結合本省實際,從基層管理實踐證實成功經驗,上升為理論總結與完善,加以應用推廣普及與提高的過程。

              全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國土現代信息或數據管理的技術隊伍,為國土資源信息系統高度集成化、廣域網絡化、服務大眾化而不懈努力。全省不僅要培養具備較強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而且掌握現代礦產和土地管理知識,能夠熟練地操作運行礦產和土地管理空間數據信息系統,具有開發維護系統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主管部門應研究并完善提高各級干部自身鉆研業務與競聘上崗積極性的激勵機制,建立必要的技術崗位考核和淘汰制度。各級管理部門應當通過各種形式普遍提高本部門的微機水平,使我省國土資源管理信息化整體工作水準切實得以加強,勝任國家賦予的神圣職責。

                                                (作者為廳資源處處長)

          免费特级黄片,18以下禁止观看的1000部视频,亚洲永久免费精品网址,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