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省政府推進工業用地提質增效的有關要求,2022年7月,省廳部署開展產業園用地整治提升試點工作,陸續批復了常州經開區、無錫新吳區、豐縣等12個地區(園區)試點方案,通過試點先行探索工作模式及實施路徑。
試點一年來,各試點地區(園區)查清園區用地底數、明確目標任務、健全工作機制,探索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經驗。實施改造提升,盤活低效用地,促進挖潛提效;推動撤并整合,騰挪散亂園區,促進集聚發展;開展生態整治,優化空間格局,促進“三生”協調;探索功能轉換,推進“產城人”融合,提升發展能級。通過試點,共盤活低效用地4.34萬畝,試點項目容積率、產出效益顯著提升,涌現出一批節約集約用地典型案例,試點示范效應初步顯現。

常州經開區芳茂山片區一期整治后效果圖
常州經開區分類確定整治方向,實施“危污亂散低”出清提升行動,編制國土空間生態整治總體實施方案并通過省廳論證,探索片區綜合整治路徑,統籌實施農村集聚點建設、人居環境改善、土地碎片化治理、耕地保護、建設用地更新改造,綜合效益大幅提升,5個試點工業園區已盤活低效用地2235畝,完成土地整理1433畝,實施生態整治473畝,新增耕地864畝。淮安經開區推進工業用地連片整治,形成5宗500畝以上的集中連片存量工業用地。

無錫市新吳區東裕產業園“低效盤活+立體開發+混合利用”
無錫市新吳區確定拆遷騰退、開發建設、企業自改、政府包租四類低效用地再開發模式,盤活更新產業用地7718畝;將工業用地容積率1.6、畝均稅收50萬元/畝作為準入要求,2023年新上工業項目平均容積率達1.9,較2020年的1.2提升了58%。泰州醫藥高新區形成了招引復蘇、兼并重組、司法拍賣、平臺收購等八種盤活提升模式,以及司法清退、化工整治騰退、增減掛鉤調整等五種騰退模式。

揚州市美德萊醫療地上地下空間立體開發案例
揚州經開區開展“五提并舉”助力園區“二次創業”,劃定“退二進三”整治區、改造提升區、生態整治區,通過協商收回、兼并重組、司法處置、增資擴建等方式盤活低效用地4635畝。豐縣經開區規劃建設6個高標準專業園區,新上工業項目一律進園區,容積率由0.79提升至1.25。

常熟產業園調查范圍與存量更新點位范圍示意圖
常熟市“零地增長”持續發力,推動城鎮開發邊界外的存量工業用地拆舊復墾,向城鎮開發邊界內的產業園區集中騰挪,首批確定23個存量產業用地更新片區,可更新總面積1.3萬畝,已通過收回重供、市場轉讓、增資技改等模式盤活6483畝。南通經開區提出“空間再造”理念,騰退沿江化工企業及“散亂污低”企業,釋放低效用地空間6480畝,為大型企業集聚發展提供保障。
產業園用地整治提升試點工作為全省持續深入推進工業用地提質增效提供了經驗、探索了路徑。下一步,在總結試點工作成效基礎上,契合基層需求,統籌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設施建設等相關工作,明確細化支持政策,分類有序推進產業園用地整治提升。(廳開發利用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