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1dmsg"><option id="1dmsg"></option></th>
    <pre id="1dmsg"><em id="1dmsg"></em></pre>

  1. <th id="1dmsg"><option id="1dmsg"></option></th>

  2. <th id="1dmsg"><option id="1dmsg"></option></th>
    <th id="1dmsg"><sup id="1dmsg"></sup></th>

      <th id="1dmsg"></th>
      <big id="1dmsg"></big>
    1. <th id="1dmsg"><video id="1dmsg"></video></th>

    2. <big id="1dmsg"></big>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省部要情
          我國首部生態保護紅線藍皮書正式發布
          發布時間:2023-08-15 18:08  瀏覽次數:  來源:  [ ]

           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現場,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組織編撰的《中國生態保護紅線藍皮書(2023年)》(以下簡稱《藍皮書》)首次與社會公眾見面。這是我國首部生態保護紅線藍皮書,系統總結了全面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歷程、方法、成果和實踐案例,提出了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完善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的思路和建議。
            記者從活動現場了解到,生態保護紅線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代表性成果和重大制度創新。自然資源部結合《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編制,會同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等部門,首次全面完成了全國陸海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為全球生態保護與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資源、生態財富,也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文化財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使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本次規劃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合計約319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約304萬平方公里(占我國陸域國土面積比例超過30%),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通過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把我國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完整保護起來,實現了對重要自然資源、生態空間、珍稀瀕危物種和棲息地的大規模、整體性保護,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自然資產和山清水秀的美麗家園。
            據介紹,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和管理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會和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總體來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做到了“六個堅持”:一是堅持系統觀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統籌發展和安全,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把生態、農業、城鎮空間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堅持底線思維,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為基礎,將生態功能極重要、生態極脆弱,以及具有潛在重要生態價值的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包括了整合優化后的自然保護地,牢牢守住國家生態安全底線,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加快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三是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生產、生活、生態的有機融合,強化人口密集的城市群、都市圈地區的生態功能,塑造更多城市“綠心”“綠肺”,讓廣大市民能夠就近享受綠水青山等美好生態,允許在生態保護紅線內保留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將良好的生態環境轉化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堅持自信自立,充分發掘我國國土資源的地域性、多樣性優勢,引導各地立足資源稟賦特點,將寶貴的自然遺產和豐富多彩的景觀資源作為美麗國土的重要標識和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將底線變成優勢,為“兩山”轉化創造條件;五是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范圍涵蓋了我國屬于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全部熱點區域、90%以上的典型生態系統類型,國際重要濕地也全面納入,構建起面向全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六是堅持全生命周期管理,將生態保護紅線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確保“數、線、圖”一致,并落實到實體空間,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定期開展監測和保護成效評估工作,切實加強全生命周期監管,將最嚴格生態保護制度落到實處,確保劃得實、守得住、效果好。
            據悉,我國將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發展格局,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美麗中國建設的綠色底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等為抓手,優化農業、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結構,以高品質國土空間支撐高質量發展,為城鄉高質量發展塑造新動能新優勢;進一步健全主體功能區制度,深化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完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和“兩山”轉化路徑,以多樣化的生態產品和地域特色創造和提升空間價值,推動自然資源向資產、資本、資金轉變,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進一步推動構建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的要求,加快推進數字國土、智慧國土建設,將生態保護紅線監管納入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努力做數字生態文明建設的貢獻者和引領者。
            此外,《藍皮書》還對地方典型案例進行了梳理,以便于讓公眾更好地了解各地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管理的實踐經驗,進一步增強全體國民對美麗國土、美好家園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激發起全社會共同保護生態、促進綠色發展的自覺意識和內生動力,形成全體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生態文明的良好局面,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免费特级黄片,18以下禁止观看的1000部视频,亚洲永久免费精品网址,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