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1dmsg"><option id="1dmsg"></option></th>
    <pre id="1dmsg"><em id="1dmsg"></em></pre>

  1. <th id="1dmsg"><option id="1dmsg"></option></th>

  2. <th id="1dmsg"><option id="1dmsg"></option></th>
    <th id="1dmsg"><sup id="1dmsg"></sup></th>

      <th id="1dmsg"></th>
      <big id="1dmsg"></big>
    1. <th id="1dmsg"><video id="1dmsg"></video></th>

    2. <big id="1dmsg"></big>

          政府信息公開
          首頁 > 信息公開
          索  引  號 014000060/2022-04233 分        類 建議提案辦理
          發布機構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 發布日期 2022-07-20
          標        題 對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0674號提案的答復
          文        號 主  題  詞
          內容概述
          時        效
          對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0674號提案的答復

          對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

          0674號提案的答復

          蒯建華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統籌陸海保護利用建設海洋強省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我省海洋經濟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江蘇作為海洋大省,海洋經濟已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2021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9248.3億元,逼近萬億元大關,“藍色引擎”作用持續發揮。海洋優勢產業地位不斷鞏固,船舶工業三大造船指標兩增一降,占全國的市場份額保持領先;海洋交通運輸業保持較快增長,沿海沿江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速達到14.4%,鹽城港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大關;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建設目標順利實現,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規模占全國半壁江山;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由“制造”向“智造”加快轉變,世界級海洋工程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加速培育。海洋經濟新增長點不斷涌現,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等海洋新興產業規模穩步擴大,海洋產業發展方向更加多元,涉海設備、涉海材料等海洋相關產業發展迅速。

          二、陸海統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不斷完善

          (一)科學編制國土空間規劃

          按照省委、省政府系統謀劃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建設海洋強省的決策部署,堅持新理念指引、大格局定位、系統化推進,科學編制《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年)》《江蘇沿海地區國土空間規劃》,統籌考慮沿海地區主體功能分區,建立完善陸海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緊湊開敞、集約高效的國土空間開發和保護格局。

          (二)深化海岸帶保護利用研究和規劃編制

          根據自然資源部部署要求,結合我省實際,開展陸海功能協調、空間資源利用、生態保護修復、典型生境調查等十個重大專項課題研究,重點研究解決《江蘇省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規劃(2021-2035)》的規劃分區、資源分類管控、生態保護與修復、產業布局優化等問題。有序推進《規劃》文本編制,堅持陸海統籌,聚焦資源有效保護和高效利用,強調空間組織一體化,優化海域、海島、岸線功能分區,明確各功能區管控要求,提高海域、岸線等資源保護利用效率。

          (三)科學劃定生態空間管控區域

          按照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統一部署,堅持系統化思維,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對生態保護紅線進行評估調整,進一步優化了海洋生態空間格局。為實現《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與《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的有效銜接,確保生態空間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實際,2020年省政府印發《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蘇政發〔20201號),劃定15大類811塊陸域生態保護空間,共計2.32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陸域國土面積的22.49%,除了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之外,統籌劃定了省級生態空間管控區域14741.97平方公里,占全省陸域國土面積的14.28%2021年配套出臺了《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調整管理辦法》(蘇政辦發〔20213號)和《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監督管理辦法》(蘇政辦發〔202120號),確立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在國土空間開發的優先保護地位,明確對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人類活動情形界定,確保全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調整管理辦法的通知》(蘇政辦發〔20213號)要求,指導地方按需編制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調整方案,開展聯合審查。

          三、海洋能源綜合利用能力持續提升

          (一)海上風電產業迅猛發展

          江蘇省具有良好的海上風電場開發建設條件。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戰略決策部署,我省正按照“近海為主、遠海示范”的原則,通過技術引領、政策機制創新等多種方式,加快推動海上風電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海上風電葉片、齒輪箱、發電機設備制造等風電配套產業加速發展,全力推進近海海上風電規模化發展,探索開展深遠海海上風電項目前期工作。2021年,全省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1183.5萬千瓦,同比增長106.7%,裝機規模連續多年領跑全國;海上風電發電量達185.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5.6%。南通規劃建設的20個風電項目全部順利完工,如東11個海上風電項目全部并網發電,建成亞洲最大海上風電場。江蘇沿海第二輸電通道工程整體建成投運,鹽城3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成功并網。

          (二)地熱能、核電等資源利用能力穩步提升

          積極引導淺層地熱能在公共建筑、民用住宅以及鄉村振興和農村能源革命中發揮作用,推動淺層地熱能與旅游、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開工建設連云港中俄戰略合作核電擴建工程,加快推進在役核電機組供熱改造。支持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為沿海地區居民生活和重大產業項目提供用水支持。2021年,全省海水淡化產量達到1.3萬噸,同比增長26.5%;海水直接利用量135.84億噸,同比增長10.4%

          四、灘涂資源綜合保護利用能力穩步增強

          (一)強化重大項目用地保障

          圍繞國家、省重大發展戰略,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的基礎性、支撐性保障作用,建立健全重大項目用地保障制度,成立重大項目保障議事協調機構,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重大項目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工作的通知》,在合理規劃布局戰略預留空間、精準配置近期規劃空間周轉指標、用地計劃應保盡保、推廣“雙信地”出讓模式等方面全方位保障重大項目及時落地。建立實施重大項目全程服務監管及定期通報機制,落實不見面審批要求,實行建設用地報批全流程網上審查,在海門中天精品鋼用地預審等工作中,創造了“江蘇速度”,保障了項目順利推進。

          (二)加大沿海地區用地計劃支持力度

          建立重大項目用地計劃“核銷制”,對列入國家和省重大項目清單的項目,省級計劃給予應保盡保。2021年,共批準沿海地區新增用地總面積4.5萬畝,充分保障了南通港通海港區至通州灣港區鐵路專用線一期工程、大豐港鐵路支線、濱海港鐵路專用線及鹽城大唐三龍風電二期、中電投鹽城濱海頭罾風電場二期等一批沿海地區重大項目和海洋風電場項目建設。

          (三)推進鹽堿地改良和耐鹽水稻培育

          2009年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將沿海灘涂地區建成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作為一項重點內容,以水稻生產為突破口,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耐鹽水稻產業開發取得重要進展。沿海地區有關市、縣高度重視耐鹽堿水稻種質創新和品種選育工作,相繼育成鹽城156等耐鹽中秈稻和鹽稻10號、鹽稻12號等耐鹽中粳稻品種。省農科院、揚州大學等省級科研教學單位也高度重視研發工作,省內有關科研高校和推廣單位,聯合開展耐鹽堿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攻關,初步集成以工程化洗鹽脫鹽、土壤改良培肥、淡水灌溉、精確定量栽培、綠色防控等為關鍵的耐鹽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體系,鹽稻12號、鹽稻10號、南粳9108等耐鹽水稻新品種在沿海地區開展試驗示范,大面積畝產550公斤,高產田650公斤以上。

          做好鹽堿地土壤調查。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通知》要求,我省已啟動鹽堿地土壤調查工作并計劃于2022年底前完成,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土壤的性狀、類型、立地條件、利用情況等四個方面。重點摸清土壤的有機質含量、營養元素、障礙因子、生物多樣性等性狀,核準和完善具體土壤類型,了解采樣點所處區域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質等立地條件,以及普查地塊上的植物類型、種植制度、化肥農藥使用等情況。切實查清與可開墾耕地資源相關的未利用地土壤情況,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決策依據。

          五、持續強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一)開展“美麗海灣”試點建設工作

          按照生態環境部對“美麗海灣”建設的部署要求,結合我省近岸海域生態多樣、特色明顯的特點,在全國率先印發《江蘇省“十四五”美麗海灣試點建設工作方案》。《方案》根據江蘇省“美麗海灣”建設工作的實際需求,以持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為核心,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系統特征,充分考慮區域地理條件、氣候特征、經濟狀況,通過受損岸線恢復修復、海堤生態化改造、護岸護坡整治修復、植被種植與恢復、近岸廢棄構筑物清理與清淤疏浚整治等措施,生態修復岸線、海堤,以實現“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目標。

          (二)加強濱海濕地保護

          江蘇是全國濱海濕地資源最豐富的省份,濱海濕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氣候變化、實現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態功能,是全省沿海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生態支撐。我省持續加強濱海濕地保護和修復,取得了積極成效,已建成世界自然遺產地1處、國際重要濕地2處、各級各類沿海自然保護地24處,全省濱海自然濕地保護率60%,有效保護了區域內最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為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2016-2021年,沿海三市全域完成造林136萬畝,基本建成了一個多林種、多樹種、多層次、多功能的綜合沿海防護林體系。

          (三)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修復

          強化制度規范,編制印發《江蘇省海岸線整治修復工程技術導則(試行)》、《江蘇省海岸線整治修復工程驗收技術導則(試行)》。加強項目指導,完成連云港市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實施方案調整,報自然資源部和財政部備案,指導連云港濕地開發建設項目和鹽城市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有序實施。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陸海統籌,編制實施好《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年)》《江蘇省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規劃(2021-2035)》,指導沿海市縣編制好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規劃,合理劃定“三區三線”,統籌考慮沿海地區主體功能分區,構建科學合理的國土空間開發和保護布局。積極爭取深遠海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探索開展海上風電柔性直流集中送出示范、海洋牧場、海上風電制氫等前沿技術示范工程,加快建設江蘇海上風電基地。做好沿海地區發展用地用海保障,對沿海地區重大項目用地全流程幫辦,繼續實行省重大項目計劃“核銷制”,針對沿海地區重大項目、綠色能源項目開設“綠色通道”, 提升報批服務效率;嚴控新增圍填海,加大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力度,盤活存量空間。加大耐鹽水稻生產試驗示范,組裝集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耐鹽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技術體系,加快推進耐鹽水稻產業化進程,全面提升耐鹽水稻產業綜合競爭力,促進我省可耕土地和糧食產能雙增長。優化沿海地區生態保護格局,規范濕地利用行為,在保護地、重要河口區域開展濕地修復,提升濕地生態質量和生態服務功能;加強沿海基干林帶和縱深防護林體系建設,拓展基巖海岸高效防護林建設區及泥質海岸高效防護林建設區,指導沿海三市構建新型的城市和村鎮森林景觀;探索建立自然保護地長效監管機制,提升自然保護地建設水平,充分發揮黃海濕地世界自然遺產品牌效應。

              感謝您對自然資源工作的關心、監督和支持,歡迎繼續提出寶貴意見建議。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

          2022620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主辦
          地址:南京市水西門大街58號 郵編:210017
          備案序號:蘇ICP備20041260號        蘇公網安備32010502010187號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政府網站標識碼:3200000059
          當前訪問量:
          免费特级黄片,18以下禁止观看的1000部视频,亚洲永久免费精品网址,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